其他

在国外,最触动我们心灵的汉字是什么?

2017-05-10 新京报


在欧洲留学的时候,有三样东西总能撩拨起我的思乡情愫。唐人街里烹炒煎炸的中国菜,大巴车上笑语盈盈的中国团,还有就是某地某景不期而遇的中国字。


口味是最忠诚的生理习惯,乡音是最亲切的条件反射,而横平竖直的中国汉字,则是凝练中国人文化归属的精神图腾。因此,在字母的世界里,一个汉字的闯入会当仁不让的吸引你的所有注意,好比是沙漠里的绿影。


中国字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。从景点,到商场,到学校,到更多的公共场合。当你去戴高乐、费米奇诺、法兰克福等国际大机场,你都会看见用简体中文书写的欢迎字样。甚至是老外的身上,汉字也成为他们纹身符号的新宠风向。



而说起最能摆荡我心绪让我分外亲切的汉字,我想,应该算得上是"银联"了。不必诧异,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,代购、旅行几乎是仅次读书的重头戏。而"银联"这两个字对一个穷学生而言,意味着更为方便的出行和更加低廉的手续费。每次看见收银处红蓝绿的银联标识,立刻涌起接上暗语般的兴奋和安心踏实的感觉。从开始VISA、万事达的独揽天下,到后来银联的星火燎原,国人迈向世界,银联随之而上。有人说这是中国人民购买力的胜利昭告,我更倾向于这是一个大国在崛起中,向外延拓的步履深深。



国务院初设中国品牌日引发全社会聚焦。网络上发起一项公众投票,选出心目中最知名的中国品牌。好奇的点了进去,票数高累的是几家汽车企业、知名通讯科技企业和电器制造企业。无疑,这些企业的产品与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。同时,他们也代表着中国的先进生产力,是国货品牌、中国制造的实力担当。除了国内市场份额的居高临下,他们也是领军海外市场的排头兵。


然而,我更想把我的那票投给中国银联。因为她关乎我的生活。我想每一个出过国的人,都会恰如其分的体会到看见"银联"两个字时,如遇救兵般的长舒一口气。你不需要怯生生的问询,不需要开口求助,就可以轻车熟路的取款、消费,体验定制般的熟悉关怀。


突然想起曾经与朋友在雅典街头,信用卡透支,身上现金所剩无几,唯剩一张银联的借记卡。彼时,雅典的中国人着实不多,服务推进自然不及今日。一度以为,银联应该尚未在这里开疆僻壤,尚未开通服务。就在踌躇无助之际,看见一台ATM机上的众多卡组织标志里,竟然有银联的三色标。当我们看到"银联"那两个汉字的时候,真的是有种喜极而泣的冲动。可谓久旱逢甘露,他乡遇故知。人生四喜,银联占俩。


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你可知从0起步,短短15年,银联的受理网络已拓展至162个国家和地区,覆盖4100万商户和超过200万台ATM,境外发行超过65亿张。成为与全球顶级卡品牌分庭抗礼的后起新秀。


然而,境外的攻城略地只是银联"走出去"的一小步。俗话说,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。银联正通过境外市场支付系统建设以及技术标准授权,把代表中国尖端科技水平的金融技术标准"走出去"!老挝的国家银行卡支付系统是银联参与建设的,泰国本地转接网络TPN及自有借记卡品牌TPN也是银联参与创建的。不仅成为泰国、缅甸银行业的推荐标准,银联芯片卡标准更是成为亚洲支付联盟的统一跨境芯片卡标准。



银联的脚步,正是祖国发展强大的足迹。中国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,今天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而成立于2003年的银联,其全球网络交易总量已经连续几年位居全球银行卡组织之首。在"一带一路"倡议涉及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,银联业已支持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联卡受理。中国银联正在默默地成为一张拿得出手惊艳世界的中国好牌。


思来想去,我还是把我的那票投给了中国银联,因为确实是她,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我,感到温暖与骄傲,感到有祖国在身后坚实的守望。


推荐阅读:

上海幼升小“考家长、查三代”的学校挨批了

马克龙自称毛泽东粉丝,邓小平语录背的熟

坠亡两幼童葬礼,离悲剧发生已经两个多月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